2009/11/22

固 執

係網上面見到呢篇報導~~係香港有好多人真係過住呢種生活,值得我哋諗諗

 

固 執


 

一個曾經很漂亮, 很多人追, 有學識, 崇尚自由戀愛的千金小姐...
曾經固執地愛著一個, 後來不愛她的男孩.
給拋棄後沒依靠, 固執地為孩子艱苦活著.
自己和孩子老了, 病了, 仍固執地拒絕別人的幫助.

固執地愛, 固執地捱, 固執地活著, 固執地固執.
婆婆, 妳當初的堅持是固執, 還是堅持?
婆婆, 妳還是會選擇固執地活下去... ...




鄧錦婆婆自言年輕當千金小姐時是胖美人,但被丈夫拋棄後,揹6個月大的小兒,拖2歲幾的長子當街乞食,來港後又捱了大半世,如今皮黃骨瘦,原本的大碼衣服早已改成細碼。她躺在醫院病上說:「(我跟兒子)不知誰先死,但至少還可以幫他推輪椅。」(林振東攝)



推著兒子 走過60年坎坷
2009年10月18日 星期日

【明報專訊】元朗洪水橋田心村經常出現一幅平凡但動人的畫面:皮包骨的82歲婆婆吃力地推著輪椅,椅上坐著一名氣若游絲的老人,他不是婆婆的丈夫,而是病重需要洗腎的六旬兒子。15分鐘的路,蹣跚碎步,一推就是1個小時。路上兒子說:「阿媽,你不要推了,我自己爬也可以爬回來。」但村民說,固執的母親從來沒有被兒子或好心人打動過,堅持要自己推著兒子一步一步的走。

帶著兩幼子 逐戶乞食來港

在5日前,輪椅失控,兩代白頭人一起跌落曾經出過人命的水渠。如果兩老不是大難不死,輪椅背後60年的艱苦故事,可能永遠沒人知道:千金小姐愛上窮家小子,在硝煙中拜堂成親,但貪新忘舊的愛郎卻拋棄糟糠,婆婆帶著未戒奶的孩子逐戶乞食,來港在社會底層打滾捱大兩口……

年逾八十,阿婆仍無法放下照顧兒子的母職,但她沒埋怨社會,沒埋怨命運,只希望悄悄與兒子在鄉郊相依終老。就像余華談他的小說《活著》:「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,生命只是活著,靜靜地活著,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。

「我年輕很漂亮 很多人追」

82歲的鄧錦,在醫院輪椅上自稱來自廣東新會,她說:「父親以前有錢,在香港開三間舖頭,還炒賣鈔票。」但後來政治動盪,軍閥倒台,大疊鈔票成為廢紙,「阿爸說他激到吐血,有個台山來的搭檔更接受不了,瘋了。」鄧婆婆於是隨父親回鄉下,「那時還有些錢,我年輕時生活很好,讀過縣立初中,識字多過很多男人。」老人家笑瞇瞇自誇說:「我年輕很漂亮,學校很多人追,但不想太早結婚,沒理他們。」直至22歲後,崇尚自由戀愛的她看上出身農戶的男孩,國共內戰末期終於嫁人。

在那個吊詭的年代,女子愈識字可能愈惹禍。「老公家窮,靠耕田食飯,我們生了兩個男孩後,他和家人說我嬌生慣養,嫌我光吃不懂耕田,說家裏不需要我,把我趕了出門,他就連自己親兒子也不要。他其實是想娶另一個女人,後來他們還生了幾個孩子。」

被趕出門 夫沒給一分錢

五十年代初,鄧錦被趕出門時才25歲,共產黨剛解放大陸不久,但她父親已死,沒了依靠。「就算阿爸不死,後來也是會被當成地主批鬥的,可能更慘。但他(丈夫)一分錢也沒給我們母子三人,好絕,大兒子2歲多,小兒子才出世6個月。我後面揹一個,手上拉一個,到新會墟市當街乞食,好凄涼。」麵檔、餐館、米舖,昔日的千金小姐為了保住兒子,逐家逐戶問人討吃。

大兒子譚超勤對當時的印象模糊,但他前天坐在元朗鐵皮屋家中,回想起被父親拋棄的事情,雖過了60年,仍忍不住流下眼淚,哽咽說:「當時村裏窮,很難討到吃的。等天熱魚塘曬得很熱,有魚熱到反肚,阿媽就撈上來煮給我們吃。」幸好,有個校長可憐三母子身世,找地方收留了他們,後來鄧錦又改嫁給菲律賓愛國華僑,但新丈夫結婚不久又出洋去了。

在那個反覆無常的年代,身世愈凄涼反而可能愈幸福。鄧錦說,因為自己悲慘的遭遇,階級成分比較「正面」,加上識字,被人推舉做縣裏的婦女會主席。但她不肯,「當時糧食已經不夠,村裏有人從路上走過,餓到無力跌落田。我心想一定要走,帶兒子去香港,當了主席就走不了,我才沒那麼笨!」譚超勤記得母親說,「農民收成時,明明三擔卻說成四擔,誇大虛報,這樣下去很快就會饑荒。到香港不久,大陸果然大躍進餓死人了」。




61歲的譚伯坐在鐵皮屋訴說小時被父親拋棄,長大後想報答母親,但自己又得了重病,反要八旬母親照顧,感嘆說:「我能怎麼辦?」(葉漢華攝)



不停打工消瘦 穿衣大碼變細碼

五十年代,鄧錦帶著兩個兒子從澳門坐船去香港,譚超勤說:「當時我8歲,在中環落船,那天是英女王生日,第一眼最記得是電車。」被嫌棄不懂耕田的鄧錦,開始靠自己養活兒子,紗廠、穿膠花、當家傭,身上的衣服由大碼逐漸捱到變細碼,直到如今剩下皮包骨。「阿媽住在有錢人家,照顧他們的孩子,一去就是幾天,人工一塊錢一天。」她的孩子譚超勤和弟弟卻迫不得已無人照顧,「我們10歲已經自己煮飯吃。繼父後來到香港跟我們一起住,對我們不錯,但幾十年前病死了。」

譚超勤長大後當電工,「30幾歲回鄉下,阿爸託人說想見我,想認我這個兒子,但我不想見他,他當年這樣對我和阿媽,我怎可能原諒他?他做過父親該做的事嗎?我細細個他已經不要我……」

兒50歲患重病 靠綜援過活

譚說,他最想回報母親,「後來我要她退休,不讓她工作,由我來養她,生了兒子阿傑給她照顧」。但命運安排譚超勤重複母親的遭遇。「老婆丟下我和兒子走了,現在也不知道在哪裏。」譚不肯說原因,但從他對兒子的寄望聽得出端倪。「阿傑今年29歲,跟我弟弟一樣要到內地工作,很少能見面,我很想他快點結婚,不生孫給我抱不要緊,不能照顧我也不要緊,但一定要娶個『扯衫尾』的,即使你窮,她也照樣喜歡你的那種,不要學我。」

譚超勤回報母親的日子不長,50歲就患了痛風、糖尿、高血壓,近幾年更有嚴重腎衰竭,完全失去工作能力,母子靠綜援過活,窩居鐵皮屋裏,後來侄兒帶兒子搬過來隔鄰照應,但聲稱為搵食經常沒空不在家。「阿媽老了,但身體比我還好,我站都站不穩,花2000多元買了張輪椅。」這對朽殘的母子相依為命,「我精神好時推阿媽,我不舒服時阿媽推我」。

近月,譚伯病情轉差,常不能走路,家裏的洗腎機已不管用,隔日要到醫院洗腎,82歲的鄧錦又要重拾母職。村民經常見到她推著輪椅上的兒子,腳步細碎,搖搖晃晃,頭顱歪歪地沿小路走出村口搭車到醫院。村民說,阿婆不肯人幫,堅持要親手推兒子,常人15分鐘走完的路,兩母子要折騰1小時。譚超勤說:「她歪著頭推我,是要看路。」村長陳植良說﹕「那條小路旁有條近2米深的水渠,幾個月前有老伯踩單車掉下去死了。阿婆好固執,母愛真是很偉大。」

有心人願送贈電動輪椅



82歲的鄧錦,上周二用輪椅推病重的六旬兒子往醫院洗腎回家途中,兩人雙雙墮水渠受傷。村長說,鄧婆婆跌在一塊大石旁邊,「跌歪一點就沒命了!」(資料圖片)



上周二,譚超勤的輪椅輾到路中雜草,婆婆推著他避開時卻無力控制,輪椅直衝入水渠。「阿媽放手就只是我跌下去,但她不肯放手,就一起跌了下去。」陳村長說,兩人幸好沒有撞中旁邊大石。事件經報道後,感動不少市民,村長也立刻向政府部門申請在水渠旁加建欄杆,譚伯的侄兒說希望有心人捐一張電動輪椅,有讀者翌日就致電本報表示願意幫忙




田心村長陳植良到鄧婆婆母子墮渠的現場,說:「早前有個阿伯踩單車跌落去,撞死了。」為防再生意外,村長已要求政府部門盡快沿渠修葺欄杆。(覃純健攝)


母子出院後,阿婆腰傷未癒,前日又堅持推兒子去洗腎,兒子不肯,如以往般說:「阿媽,你不要推了,我自己爬也可以爬回來。」但母親卻已傷得不能站起來了。譚超勤艱難地覆診回來後,發現婆婆原來已被再次送院留醫。譚伯說:「阿媽近年經常無端不見了,我就知道她應該是回家途中體力不繼頭暈,自己報警,我去醫院就能找到她。」

勞碌半生的鄧錦躺在病床上聽到有人願捐贈電動輪椅,笑瞇瞇說:「我好中意呀,多謝呀!」但她沒有提什麼金錢要求,年輕時追求自由戀愛的她,老了也喜歡自由生活,希望繼續跟兒子在鄉郊生活,「不想住老人院,我不知道誰先死,無所謂的。但現在我起碼可以照顧自己,也可以照顧兒子。我好了還可以推他。」但老人家又笑瞇瞇說:「現在有人買電動輪椅,又好像不用我了呵?」


明報記者 覃純健


4 則留言:

  1. 香港真係有好多呢 d 弱勢社群呀!
    [版主回覆11/23/2009 05:11:00]係呀...所以我覺得自己好幸運...

    回覆刪除
  2. CRYSTAL♔23/11/09 22:31

    Yes....last time I just stay HK 4 days....can see many old people still working to mid - night at restaurant, the young client still treat them very bad (not polite)....make my heart very sour ...
    [版主回覆11/23/2009 23:43:00]係呀...家下D年青嘅一代唔知咩叫敬老....真係好可悲 !! 而個一輩嘅人依然覺得係要靠自己一雙手去搵食,真係好值得我哋學下呢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朱媽媽`26/11/09 13:45

    我尊敬這位老婆婆,她被老公不理不顧而去.自已一手湊大兒女,兒子長大還有長期病.都無微不至,我自己身為人家母親人家女兒,都不及這老人家,我自已的老媽媽都是一個長期病者,腎病,糖尿病,好彩有甘苦而共的老父照顧,我們做兒女孫兒孫女好好地工作和讀書.記得李克勤唱這首嫲嫲的歌....
    [版主回覆11/26/2009 13:57:00]妳講得啱..希望呢個年代嘅人會學到呢一樣嘢喇...

    回覆刪除
  4. 嗯...多謝您告訴我這個故事啊~
    [版主回覆12/02/2009 13:53:00]you're welcome

    回覆刪除

來到留返句說話先走啦...